微信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回复: 0

今天不聊商业,打一条招人广告。有点啰嗦,但保证掏心窝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破个例,不聊商业。
咱打个广告,为我这家“小破公司”招人的广告。更具体来说,就是给你正在看的这个“刘润”公众号招主笔。
正好,经常有人好奇。你们为什么要弄这么个公众号?团队之间怎么协作?想招到什么样的人?
不如花点时间,咱们把这个话题聊透。


为什么要开公众号?
你或许知道,我的主业,是商业咨询顾问。啥叫咨询顾问?你可以简单理解成,当企业遇到“转型”之类的重大难题时,总想找个人聊聊想法。
或者再精简一点:给企业“看病”。
而这个行业,天然有两个巨大的难题:
1、太难建立信任
想想看,年营收几百亿的企业。一个转型决策,价值可能几十上百亿。这么重大的决策,人家凭啥相信你?咋知道你是不是在胡咧咧?
2、没法做推销
有句古话叫“医不叩门”。咨询行业也是一样。你不可能派出销售团队,一家家公司敲CEO的门。张总,要不要我给您说说,AI时代企业该如何战略转型?这不太像话。
没信任,又不能主动出击,那怎么办?咨询这行有一个通用做法:
不做推销,只做营销。
什么叫营销?就是先把你的观点、你对商业世界的理解,传播出去。读到的人认同了,就建立了信任。先建立信任,再谈后面的。
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咨询公司,都会同时配套一家媒体公司。
比如,麦肯锡有一本《麦肯锡季刊》,波士顿咨询有一本《BCG Perspective》。对我这家小破公司也是。公众号、视频号,包括年度演讲,本质都是这个逻辑。
所以,我经常和团队伙伴们说,“刘润”公众号,就是润米咨询的《麦肯锡季刊》。


说了半天,原来就是个“营销窗口”?
嗯...这么说倒也没错。但如果你问,还有没有一些更高的理想?那也是有的。既然今天是掏心窝子,那不妨说出来。
先允许我先说个小故事。
几年前,我写过一本书,叫《新零售:低价高效的数据赋能之路》。那几年,中国突然间涌现了大量商业新现象。比如,小米的线下店,怎么做到20倍坪效?盒马鲜生,为什么坚持必须用App才能买单?这本书里,我尝试着用自己的商业知识,解释这些中国大地上的商业新花朵。
承蒙很多读者错爱,这本书销量不错。后来还在中国台湾地区出了繁体中文版,在日本出了日文版。
有一天,一家韩国出版社找到我,商量把这本书翻译成韩文出版。我非常高兴,能把微末的思考让更多人知道,这是特别让我开心的事。
可出版社说,有一个请求,得特别沟通一下。我还以为是版税之类的,心想这都好说。
没想到,这个请求,真的挺特别的。他们问:
我们能不能从日文版翻译成韩文,而不是从中文版直接翻译成韩文?
我摸摸脑袋,奇怪极了。我们都知道,翻译是信息的巨大损耗。这本书我明明是用中文写的,为什么放着中文版不要,非要让日文版当个二传手?
他们说:因为,韩国基本找不到能从中文翻译成韩文的商业编辑。
我一瞬间明白了。过去几十年,日本经济率先腾飞。韩国人学习商业理论,除了美国,就是从日本学。稻盛和夫、盛田昭夫、丰田喜一郎,都是他们。中国的商业理论?从来没听说过。以至于要翻译书时,都找不到合适的翻译,只能从日文“中转”。
那一瞬间,我真的感觉,被触动了。我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更大的意义。
未来,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GDP最高的国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把在中华大地上正在发生的商业故事,总结成系统的理论。传播到中文世界之外,传播到很远很远的远方。这件事有着巨大的价值,更让我想起来就热血沸腾。
而这个公众号,就是这一步的桥头堡。最新的案例,零碎的思考。我都会通过这个公众号记录下来。说不定有一天,以这些内容为基础,可以集结成书,翻译成其它文字,传播去更远的地方。
你可能不相信。但这,确实就是这个公众号在我心里更大的意义。


看你们题材五花八门的,到底想写什么样的文章?
目前这个公众号,大部分观点是来自于我。这既是独特性,同时也是发展的限制。
未来,我们希望逐渐成为一家“机构媒体”。就像《福布斯》,虽然挂着这个名字,但它的创始人贝蒂·查尔斯·福布斯已经去世70多年了。
既然是机构,就要找到一个自己的“使命”。至少,你得用它来判断什么要写,什么不要写吧。很开心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我敢说,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使命:
降低商业的认知门槛。
没错,八卦新闻流量高、明星离婚流量高,但那跟我们没关系。我们只写能降低商业认知门槛的内容。
什么意思?容我花点篇幅解释一下。
如果打个比方,创业这个事儿,就和装修是一样的。谁装修第一套房子就会装修?全都是一开始梦想远大,装完以后呢?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哎呀,这里怎么不掏个壁橱?那里怎么不加个隔断?全是这样的问题。
想想看咱们创业、做管理、甚至进一个新行业,是不是一样的情况?我是做产品出身的,谁知道怎么做营销啊。第一次当领导,没人教我怎么做管理啊。出国只会旅游,谁能告诉我企业出海有哪些坑啊。
所以,我经常能看到网上有人说,看什么刘润公众号,根本没用。真想学商业,你就去读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你就去读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你就去读亨利·明茨伯格的《战略历程》。
我觉得,说的挺对的。这些大部头,确实是商业路上永恒的经典。
但是,只要你真的翻开过,就一定头痛过。这些大部头,太厚了。里面的例子,离中国人太远了。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太晦涩了。
就拿《营销管理》来说吧,中文版600多页,110多万字。厚到可以当枕头。咋看啊?真的啃不下来。我看到过有评论说,这本书看了4次,4次加一起没看过30页。
而我们最希望做的事情,就是把高深的商业知识,翻译成中国人能听懂的“人话”。这件事有着无与伦比的价值。
比如,关于明茨伯格的《战略历程》,我们写过一篇导读文章《这本书,曾经让我觉得要不退休算了》。很多读者评论说,翻过这本书很多次,这次终于看懂了。谢谢大家。你可以感受一下。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文章、想要的风格。


对比其它商业账号,你们有什么区别?
这个,不敢说有什么特别的本事。但我们有一些特别的追求。
我们特别希望把一件事情“讲透”。
啥叫讲透?举个例子,看道数学题:
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多少只鸡和兔?
哎嘿,没错,这就是我们小学二年级都学过的“鸡兔同笼”。
解法我就不啰嗦了。列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鸡的数量是X,兔的数量是Y,怎么怎么一解,哗啦,结果就出来了。
但有一次,我看到一位老师。这样教学生解鸡兔同笼:
你们看啊,35个头,94只脚。现在,假设你拿着哨子,哔一声哨响,命令所有鸡/兔,都给我抬起一只腿。请问会发生什么?
现在,所有鸡都金鸡独立,单脚站着。兔子呢?抬起一只脚,像小狗撒尿一样三脚着地。
地上有多少只脚?每只动物抬起一只腿。94-35,59只。
好,现在你再一声哨响。全都有,给我再抬起一条腿。请问,会发生什么?
现在,所有鸡都两脚翘高高,一屁股坐在地上。兔子呢?两条腿站,就像几分钟前的鸡一样。
地上有多少只脚呢?再抬一只。59-35,24只。
那请问。有多少只兔子?一只兔子2只脚,那就是12只兔子。多少只鸡?35-12,23只。
我简直拍案叫绝。难怪我小时候学数学那么累。真希望所有老师,都能这么教知识啊。
这么讲题,有一个更神奇的好处:不同知识储备的人,会有不同的收获。
首先,不懂方程的小朋友也能听懂。哇,原来鸡兔同笼这么简单就算出来了。
而我这种略懂一点方程的大朋友,也能听懂。原来,解法就是把“头”这个变量消掉,只剩脚。“把两个变量变成一个变量”,这就是解方程的本质啊。
如果写篇文章,或许可以起一个标题,叫“原来我以前并不懂方程”。
到了这一步,就担得起一个“透”字。这种感觉,我叫它“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
我们的文章,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举几篇我们自己觉得还不错的例子。
2年前硅谷银行轰然倒塌时,很多人看个热闹,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写过一篇文章《硅谷银行48小时闪崩,你需要知道的10件事》。从头到尾,捋清楚背后的来龙去脉。
几个月前,特朗普怼天怼地,咬这咬那,没人看得懂他到底要干啥。我们写了一篇文章《看懂特朗普“发疯”,你必须知道这10件事》,打了一个“小懂”的比方,把特朗普的一系列行为串了起来。
如果你问我,什么时候最开心。那我要说,看到评论区有人说“终于看懂了”,最开心。
比如,硅谷银行那篇文章下面。我心里的演讲大神罗老师,竟然留下了这样的评论:

特朗普那篇文章下面,也有读者,留下了这样的评论:

我们绝不敢说,每篇文章都达到了这样的目的。但我们一直在为这件事努力。每次看到这样的评论,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我们整个团队的快乐,都来源于此。


你和团队怎么协作?
很多人说,啊哈,原来你们是团队协作,不是刘润一个人写的。
这点也没什么隐瞒的。我们确实是团队协作。
原因也很简单,做商业咨询这一行,必须要大量出差。
你必须去请教、游学、探访。去看那些最新的公司、学最先进的商业模式、请教最资深的商业前辈。
我经常说,如果有一天我不出差了,那这一行也就别干了。如果要靠看公众号文章来“指点江山”了,那我的职业生涯就结束了。
为此,我每年出差150天以上,将近一半的时间都不在公司。所以,想保持日更,我们必须“团队化运作”。
而我又是个表达欲特别强的人,有好多好多话想说。只要在公司,就会拉上同事聊东聊西。分享我这一路的所见所闻。
这些素材,就是写作的基础。
简单来说就是,一篇文章,它不可能每一个字都来源于我。但观点来自我、甚至主要的逻辑线来自于我。
而主笔的工作,就是充分吸收、理解我给到的观点,再把它变成一篇产品化的、有知识浓度的、能真正降低商业门槛的文章。


最看重什么样的能力?
很多人问过我,这个岗位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是能对行业给出什么让人醍醐灌顶的观点吗?
我觉得,不是。大多数事情,我们都是外行,给不出什么深刻的观点。这就是为什么必须大量出差、探访、请教。
那,核心能力到底是什么?文笔、逻辑、这些我就不说了。都能练。如果一定要说一个“元能力”,那我会给你三个字:
好奇心。
到底是不是真的好奇,是不是打破砂锅也要问到底,是不是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把它弄清楚,这是写好商业文章的关键。
举个例子,去年我们写过一篇文章:《一场被“全网删除”的演讲,究竟说了些什么?》
简单概括一下,去年8月出了一件事。谷歌前CEO施密特在斯坦福大学的一次演讲,其中有不少颇具争议的内容。比如,所谓的“工作-生活平衡”正在毁了谷歌。比如,施密特似乎怂恿学生们直接抄袭TikTok的商业模式。
大公司高管去知名大学演讲,这种事每年没有一千次也有五百次。比施密特更耸人听闻的言论也有。真正让这场演讲出圈的,是当时流传甚广的一条传闻:
有人说,这次演讲施密特原本以为是纯内部分享,所以在演讲过程中放飞自我、口无遮拦,还和学生们反复强调了内容要完全保密、不得外传。结果中途听说有摄像头在全程直播,施密特瞬间“脸都绿了”。
然而,传言都这么传,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的主笔歌平特别好奇,把这条74分钟的视频找出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然后对我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他敢肯定,99%的自媒体,根本都没有把这条演讲完整看完。
你看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大型勘误合集。哪里和传言不对,施密特的原话是怎么样的,一一标注出来。
你说,这篇文章有什么惊世骇俗的观点吗?根本没有。只是有一颗好奇心,想把“到底发生了什么”弄清楚。
再举一个例子,这是今年2月的《《哪吒2》冲刺100亿,那导演饺子能赚多少钱?》
哪吒有多火,就不用我重复了。另一位主笔木言声,她有一个特别“朴素”的好奇:
这100亿的票房,到底咋分?饺子导演能分多少钱?
找了半天,没人能把这个话题说清楚。她来问我,我也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啊。
那咋办,问嘛。怎么分成,在业内一定早就有成熟的体系,只是我们这些外行不知道。
于是,我联系上一位电影行业资深老友,他也不含糊,像竹筒倒豆子一样一说就是一个多小时。不光说了怎么分钱,还把这种动漫电影怎么拍,后续怎么转化,说了个清清楚楚。
然后,根据分享的内容,她一气呵成,写成了这篇文章。如今,它的阅读量已经接近100万。
所以,不用怕对行业没看法。缺观点,我虚长几岁,可以来问我。如果我也不知道,那就帮你找专家请教。
但前提是,你真的“想知道”。好奇心是一切的基础。只要你对商业世界好奇,我们就一起探索。

你们公司很小吧?适合什么样的人?
说实话,有点心虚。因为我们公司确实很小,满打满算,二十来人。
专属园区写字楼、豪华宿舍、免费食堂、24小时健身房...
这些都没有。
那,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你?我左想右想,大概能列出这么几条吧。

01


如果,你喜欢小公司的氛围

你或许会同意,大公司和小公司,是完全不同的状态。各有各的好处。
小公司,会有很多问题、很多手忙脚乱。需要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甚至身兼数职。但如果你真的有能力,成长也会很快。
我们公司现在,20人出头。我觉得这是个特别舒服的状态。出去旅游,一辆中巴车就坐得下。一起吃饭,两桌就能搞定,甚至挤一挤,一桌也行。有什么事情,办公室吼一嗓子全都能听见。
而我,会尽我全力,给大家创造简单的人际关系、舒服的工作环境、完善的考核机制。
所以,如果你喜欢小公司的氛围,这里,也许适合你。

02


如果,你认同和我们一样的价值观

我们是一家很“笨”的公司。翻译一下,就是全心全意提升自己的实力,不要把精力放在“投机取巧”上。从小到大,我们见过太多的笨人成功,但从没见过有人靠耍小聪明成功。一个都没有。
我经常和公司伙伴们,反复唠叨三个词,唠叨到他们耳朵都起茧子了:
打明牌、用钝器、出拙力。
要打明牌,不要出老千。要用钝器,不要用暗器。要出拙力,不要耍花招。一旦习惯上用暗器,你将永无宁日,时刻担心别人偷袭你,睡觉都没有安稳的那一天。
所以,如果你也认同这样的价值观。喜欢结硬寨、打呆仗。不喜欢小聪明。这里,也许适合你。

03


如果,你对商业真的感兴趣

你应该看出,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研究商业事件,请教各行各业高手。
在这里,你会有足够的平台、充分的教导、打磨你的写作能力。
所以,如果对商业世界的底层逻辑真的感兴趣。这里,也许适合你。

04


最后,如果你有创业的念头

初创公司的环境和氛围、脚踏实地的价值观、研究商业的底层逻辑。
如果你真的有创业的念头和“野心”。也许啊,也许,也许这里非常适合作为你创业前的最后一站。


如何联系我们?
除了公众号主笔。视频号编导和视频剪辑实习生,也在同步招募。具体要求,可以查看这篇文章。
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伙伴,欢迎联系。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伙伴,我想恳请你帮忙,转发给TA。
请优先在Boss直聘App投递简历,请搜索:【润米传媒】,找到我司名下所有开放的岗位、薪酬范围和具体要求,可以直接在Boss上联系HR,备注说明是公众号读者,期待你发来的消息~!
如果没有Boss直聘App,也可将你的简历、代表作品一并发送至邮箱:hr@run2me.com
如果作品和简历符合期待,我们会邀约试稿。试稿时,请务必记录具体创作流程,包括创作的先后顺序及大概用时。
【说明】:我司特别重视团队协作,所有岗位均需面对面一起办公,暂无线上远程和兼职岗位。
等你加入,咱们一起,搞点大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邦网联系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鲁公网安备 37082802000167号|微信邦 ( 鲁ICP备19043418号-5 )

GMT+8, 2025-7-20 18:31 , Processed in 0.0983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Wxuse Inc. | Style by ytl QQ:140006928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