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继续做2025年一季度AI大事盘点,聊聊一线从业者或者观察家眼中,过去3个月AI领域发生的真正重要的变化。
这期分享,我请到了Beta硅谷智库的创始人云飞。他在硅谷做了7年投资,每年要孵化200个早期创业项目,也帮助过很多华人团队在硅谷起步。因为他一直在最前沿,所以对技术和市场的变化特别敏锐。他能更早地感知到风向的变化,捕捉那些还处在萌芽期或者最早冒头的机会。
为了这次的季度观察,我专门请教了他3个问题:
2025年一季度,你看到的硅谷AI领域最重要的那件事儿是什么?你对2025年AI的发展有什么预测?作为普通人,我们该如何行动?
以下是云飞老师的讲述——
这次受快刀老师邀请,我就从一个投资人的视角来分享一下,今年一季度,我观察到的硅谷AI领域的新动向。
01 DeepSeek冲击硅谷,华人创业者引关注
DeepSeek的爆发,让硅谷投资圈首次明确地感受到了:中国AI项目在创新能力、技术能力、市场竞争力这三个维度上,都是极具实力的。这让我作为华人非常自豪。
首先,DeepSeek的创新能力体现在:最核心的创新是它在中文语料上的能力,比GPT表现得更好。我们现在处理很多中文相关的任务,都优先用DeepSeek。它是更懂中国人的大模型。
第二,DeepSeek的技术能力优势体现在,它能以更低的成本、用更少的资源,训练出跟GPT模型能力类似的效果。
第三是市场竞争力。像亚马逊、英伟达的云平台,现在都已经开始适配部署DeepSeek了。美国很多大企业开始使用它,原因很简单——DeepSeek的性价比更高,降低了成本。
也是从DeepSeek开始,全球资本对华人主导的AI项目的关注度,有了显著提升。
先不说近期爆火的Manus,像早期的HeyGen、Opus Clip(短视频剪辑工具)、Jobs Right(招聘平台)等等,都是华人创业者主导的。还有Gamma、Scale AI这些公司的创始团队,也都有华人背景。如果你去看OpenAI的发布会,X.AI的发布会,核心研发人员中,华人面孔几乎占了一半。
所以这一波AI浪潮,确实是华人创业者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窗口,而且这不是虚名,是实打实的能力和成果。
02 资本从生成式AI流向理解型AI和自动化AI
相比去年,今年硅谷AI创新的一个核心变化是,大家更往垂直场景里扎了。换句话说,大家不再纠结AI的能力到底有多强,而是更聚焦在“我用它到底能为我的客户创造什么具体价值?”
我记得硅谷知名创业孵化器YC的总裁Gary Tan说过一句话:“The rock can talk—not interesting.The rock can read—that’s interesting.”(石头能说话,不稀奇,稀奇的是石头能读懂。)
很形象的比喻,AI就是那块石头。现在大家都能用大模型生成点啥,这已经不新鲜了。真正厉害的是AI能“读懂”,也就是它具备强大的上下文理解能力(Context Window),能知道你的偏好。
说几个我们真实参与孵化的AI创业项目。他们的方向都是利用AI的上下文理解能力去处理信息,提前做预测。
第一家创业公司主要为能源企业提供风险监测服务。具体怎么做呢?他们让AI去分析过去50年的森林火灾数据,然后以图像的形式动态监测哪个区域的哪些树变黄了,可能有触发火灾的风险,然后提前给这家能源公司发预警。这么一个应用场景,每年能帮这家能源企业省下几十亿美金的损失。
还有一个类似的项目,是用AI做输电线路下的树木监控,去预判哪些树在下雨天的时候可能倒下来,砸到电线杆子。
另外我们今年还孵化支持了一家AI公司,它的产品能帮病人自动打电话给保险公司,问清楚为什么被拒保、需要补充什么材料来提升通过率。AI会先读病历,然后理解上万条的保险条款,最后生成一段话让病人更快搞清楚该怎么处理,怎么去跟保险公司沟通。不仅帮病人省了钱,还节省了大量时间。
所以我想说的是,很多人现在还在“用AI生成内容”的思维里打转。但如果你转换个视角,从AI现在强大的“上下文理解”能力出发,再去看场景,就会有完全不同的创新思路和落地方向。
而且,基于AI的理解能力去做创新产品的这个趋势,其实从2024年就已经开始冒头了。
我们去年就关注到了一家公司叫Brix,他们用AI Agent来替代真人猎头,帮企业自动选人和推荐人。他们的系统会学习雇主的反馈习惯,比如哪些候选人被拒了,被拒的理由是什么等等,AI会基于这些上下文信息去调整推荐候选人的逻辑。等下次再匹配候选人时,就不重复同样的问题了。就像是一个熟悉老板喜好的助理,AI明白什么样的候选人,是这家企业的面试官会喜欢的。
当时我们发现了这个项目之后,就觉得它的思路跟当时市面上做AI生成的公司很不一样。于是帮他对接了第一波企业客户资源,去验证产品的市场可行性,这也是我们擅长做的,利用我们的本地网络帮创业团队找客户、找资源。好消息是,今年Brix已经成功进入了HR0创业加速器,获得了1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另外,今年除了基于AI理解能力的创业项目明显变多之外,还有一类项目的数量在显著增加,那就是自动化机器人,比如让AI去自动执行任务、打电话、对接流程等。
我们关注到国内有一家叫非夕科技的机器人公司,他们的核心产品是工业级机械臂系统,用于安装汽车零部件、洗车等制造业场景。
他们跟传统机械臂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是他们的机械臂有类似人类“触觉”的感知能力。
举个例子,比如插插头,这在过去对机器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场景,因为它找插座孔简单,但是把插头快速准确地插进去,我们人有时候都得对着插孔、微调找位置,是需要花点时间的。
现在机械臂能做到了,它就像人闭着眼去找插座一样——轻轻试探、微调位置、插进去。
再比如平移水杯这个动作,以前两条机械臂,左手右手的劲儿很容易就使得不均衡,杯子就掉了,或者直接裂了。非夕通过一只手“发力引导”、一只手“托住底儿”,让机械臂像人的手一样完成动作。
非夕能做到这些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是预先给机器人设定好程序,而是基于AI越来越强的推理能力,靠“理解现场状态”去做决策。
还是刚才那个场景,如果再往技术的层面看一层,那就是以前平移一个杯子,工程师需要在代码里写“到这里左转,再往下5cm,再拐弯”,让它去照死命令做动作。现在有了AI推理能力,工程师只要录一段操作视频给它看就行了,比如你两只手把一个杯子平放到架子上,它就能reasoning(推理)你是怎么干的,自动学会。
非夕他们现在有一个应用场景,是给特斯拉的汽车门装内部电线。他们的机械臂加了视觉能力,可以看到电线插口在哪,然后调整手部角度去精确插进去。这是非常有商业价值的落地场景,会大大提升生产线的灵活性与容错率。他们的这套AI控制系统也是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汽车公司非常关注的。
所以,基于AI推理能力的自动化机器人项目,今年多了非常多。
03 2025年,普通人借AI发展自己的2个机会
聊完前面两个AI落地应用的趋势,我们再把视角拉回来一点。
很多人听到“理解力”“自动化能力”这些词,可能会觉得这都是创业者、技术公司的事吧,跟我一个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但你仔细想想,随着AI变得越来越懂人、自动把活儿干得越来越好,那普通人逃避不了的一个课题就是,我们该怎么应对这种变化?
我想从两个维度来提供一些我的思考。
AI时代创业的门槛变得非常低,普通人完全可以寻找自己的机会。最近GPT-4o生图很火,很多人觉得很震撼,但其实我觉得没那么石破天惊,技术上早就可以实现,现在OpenAI把生图的门槛又变低了。
现在的机会是——谁能拿AI这个新“锤子”,重新去敲打老问题。那么,什么样的老问题在AI时代是有创业的机会的?
我有一个判断标准,那就是瞄准那些大家没时间做的事。如果笼统地把世界分成两类产品:“省时间”和“杀时间”,我对所有“省时间”的AI项目都很看好。
只要是帮用户节省精力的,无论是信息获取、事务管理、文档处理、任务执行……只要能“省时间”,就有很大的利用AI去创业的机会。比如“我没时间订机票”“我没时间查攻略”“我没时间比较保险产品”——这些AI大概率都可以搞定。哪怕是洗碗机、扫地机器人,这些设备也会逐渐加入AI自动化的能力。
当然了,这个机会判断里也要加一层思考,那就是你找到的这个需求场景,假设GPT明天变强了,对你是好事还是坏事?比如AI写代码、写旅游攻略、做社交媒体运营,现在不少这类项目很多都只是GPT套壳,GPT一升级就没得玩了。
所以核心问题就变成了:你要找一个“你得先了解我是谁”的应用场景,才是真正有创业机会的地方。
GPT不知道你是谁,没办法了解和阅读你的“上下文信息”,比如医疗历史、水电使用情况、家庭预算等。这种时候,用户就会需要一个“懂我”的AI Agent,它可以理解用户自己的数据,再调用GPT来生成输出。
刚才是针对普通人创业的建议,如果你没有创业做点什么的想法,也无妨。我的第二个建议是,一定要多用AI工具。你要是不去用,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可以让AI来干的,什么现阶段还是得靠人。这件事会拉开你和身边人的差距。
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那就是2025年,你觉得哪些岗位最容易被AI重塑?
其实很好判断:你可以回看一下自己和AI的对话记录。如果你问它的是“网络效应的本质是什么”“黑天鹅效应的关键点是什么”这种思考类问题,那基本没问题,你是在用它扩展你的认知。
但如果你只是让AI干重复的事,比如不断地让它“生成合同”“写一篇文章”,那你可能只是训练它取代你而已。原来十个人的工作,今后可能只需要两个人来完成。
现实确实很残酷,希望我们都能学会驾驭AI,成为那个“骑在龙背上的人”。
以上就是云飞老师今天的分享。如果你看完之后觉得有帮助,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身边正在创业、或者关心AI前沿发展,更关心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朋友。
明天将是2025年一季度AI观察的最后一篇。我会来给大家聊聊,过去3个月,我认为AI领域发生的最重要的那个变化,以及从现在起,我们可以为自己做哪些准备。记得准时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