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社保养老金、个人养老金,企业年金受到的关注要小得多。
最近,人社部公布了2025年一季度全国企业年金数据。
截至一季度末,企业年金基金建立企业数为16.82万家,参加职工3290.81万人,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3.73万亿元,投资资产净值3.7万亿元 ,建立组合近6000个,近三年累计收益率为7.46%。同一时间段,沪深300累计收益率-9.09%,企业年金的收益是远远跑赢的。
这次的数据,是人社部首次将企业年金的收益情况从“当年加权平均收益”口径调整为“近三年累计收益率”。
一来有鼓励长钱长投,淡化短期波动,聚焦长期收益的指向。
以往的“当年加权平均收益”容易让年金管理机构过于关注短期业绩排名,修改为“近三年累计收益率”能够引导机构将目光放长远,减少短期市场波动对投资策略的影响。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数据没那么好看。根据人社部的历史数据2022年、2023年、2024年当年实现的收益率分别为-1.83%、1.21%、4.77% 。
不过长期来看,从2007年到2024年,企业年金平均收益率达到6.17%,累计收益率超过180%,绝大部分年份保持了良好收益,只有2008年、2011年和2022年三年出现了年度投资亏损,最低-1.83%。
少数年份的收益有轻微波动,但整体收益还是比较稳健。
这也侧面说明了多元投资组合的价值,特别是放在养老储蓄等长期目标上来看,更加如此。
运作上,企业年金分为单一计划、集合计划、其他计划。
单一计划 ,是受托人单独管理一个委托人的企业年金基金,通常适用于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拥有足够的员工数量和年金基金规模,可以支撑独立的管理和投资运作。
集合计划 ,是一个受托人集中管理多个委托人的基金,主要适用于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可能没有足够大的基金规模来独立运营单一计划,通过集合计划可以共享管理资源,降低运营成本。
其他计划 ,一般是过渡性的或特定情况下的计划,单一计划和集合计划占绝大部分,这一点从期末资产和期末组合的数据也能看得出来。
从投资品类来看,固定收益类资产5293.04亿,权益类资产3.17万亿。
前几年市场比较动荡,所以固定收益类资产的表现要比权益类资产好。
固定收益类资产近三年累计收益率10.54%,权益类资产近三年收益率7.06%。
因为企业年金基金有不同的管理机构,所以每个机构的投资收益率也有不同。
单一计划中,华泰资产、长江养老、海富通基金表现比较突出,固收类收益组合收益分别13.15%、 13.03%、12.71%;含权益类组合,国泰基金实现11.86%的累计收益率,工银瑞信实现11.65%的累计收益率,和第三名平安养老8.94%的累计收益率拉开了差距。
当然也有机构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比如嘉实基金的单一计划固定收益组合甚至是负收益,为-1.68%。
集合计划中,固收类组合是长江养老和华泰资管的收益率遥遥领先,分别为11.92%、11.54%、国泰基金以收益率11.48%紧随其后;含权益类组合,收益率前三名是国泰基金11.13%,工银瑞信9.54%、南方基金9.37%,海富通基金回报率为负,收益率-1.66%。
去年新“国九条”发布,说要大力推动中长资金入市,企业年金是天然的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但另一方面, 目前 企业年金基金的A股投资比例约为14%,距离40%的权益资产投资比例上限还有很大空间。
如果能提升投资权益类资产的占比,不仅是为A股输送长期资金,也更能实现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的目标。
提升比例是一方面,最好还可以提升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把蛋糕做大。
作为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目前还是一个属于相对小众的范围。
虽然在时间上,企业年金没有比基本养老金晚很多,在2004年已经建立,采取信托模式管理,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企业缴费每年不超过工资总额的8%,企业和职工缴费合计不超过12%。
但企业年金目前是央企、国企为主导的。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4》指出,中央所属大型企业职工数和基金资产,占企业年金计划的近一半,以五分之一的企业数“贡献”了近一半的职工数和基金资产规模,国有企业更在参与企业年金计划的上市公司中占到86%。
再说一个数据,让大家感受一下企业年金的小众程度。
2023年年底,全国领取企业年金的只有308万人,相当于领取城镇基本养老人员的2%。
企业意愿不足是一个原因。
因为采取自愿原则,不少中小企业承担基本养老保险负担已经很重了,根本无力负担。
另外,设置流程很复杂,参与的企业要有工会,还要连续三年盈利,门槛很高。
还因为不同管理机构之间数据 没有 打通,有些员工也不愿意缴纳企业年金。
如果职工从一个有年金的企业,换到另一家有年金的企业工作,需要原单位向新单位管理机构反馈信息,两家受托管理年金的机构匹配上,才能完成账户资金转移。
如果从一个有年金的企业,换到一家没有年金的企业工作,有可能之前的钱就白交了。
之前小巴看过一个报道是说,北京的某国企是按照单位8%,个人4%的基础缴纳年金,虽然是企业占大头,但有些员工还是签署了放弃缴纳的声明。
因为公司规定,工龄满8年才能提取,如果下一份工作没有参与企业年金,钱就有可能打水漂。
总的来说,企业和个人都各有难处,要发展第二支柱还得打通各方面的堵点,如果第二支柱能发展更好一些,咱们的养老金替代率也就能再上去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