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前两年有个热点话题,说是“养老金2035年耗尽”。
当时这个说法,是基于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 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等专家,在 《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 里的精 算预测,预测出来的数据是:
2019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会在 2028年 出现赤字,也就是收不抵支,然后到 2035年 耗尽累计结余。
当然,这种劲爆话题,也被官方和其他专家辟谣说有炒作嫌疑,存在误读。
耗尽的是存量结余,并不代表发不出养老金 ,因为社保是现收现付制 ,只要还有年轻人在缴费就有养老金收入,而且财政补贴、国资划转都是托底手段。
这个话题过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延迟退休、延长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全国推广个人养老金制度等措施,都开始落地实施,中央也在进行 统筹, 通过调剂, 帮助那些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大的省份。
然后最近,关于这个“养老金耗尽”的报告,出来了更新版。
郑秉文在 3月底 博鳌亚洲论坛 上提到,从 2019年到现在 时间过去 六七年了 , 在各种组合拳的作用下,他们重新测算,编著了全新的 《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25-2060》 , 得出一个好消息——
“收不抵支” 的时点, 从原来的2028年 推 迟到了2036年 ; “ 基金枯竭 ” 的时点, 也 从 原来的 2035年推迟到了 2044年 , 都 往后延迟了八九年 。
基于这个数据, 郑秉文得出结论:
“改革是提高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性的根本措施,并且综合性改革很重要,我们应该坚持改革,不改革就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这么来看,为了社保养老金财务的可持续性, 延迟退休还没有结束,大概率还会有进一步的政策 ,特别是对于90后之后的人来说,还有得延长。
因为现在只是把问题往后延缓了, 社保基金 的“ 现收现付制 ” 下,面对 “老龄化、少子化”问题越来越严峻,交社保的职工会越来越少,但领钱的老人却越来越多,依然压力山大。
所以在谈到上面的“好消息”之时,郑秉文还顺带说了一个“坏消息”——
现在 养老保险制度的 “ 潜在支持率 ”, 也就是 参保职工和退休人数的比值,是2.67:1,到2060年是1:1,意思就是,现在2.67个在职参保人“养”1个退休者,到2060年,就会降到1个在职参保人“养”1个退休者。
但考虑到实际情况,并不是所有参保职工都交钱, 实际缴费人数少于登记参保人数 , 而且还有中途 断保、弃保不交等等情况,2060年这个实际的比率还会进一步降低, 不是1个“养”1个,而是 1个在职参保人“养”1.2个退休者 ,直接倒挂了。
也就是说,按照实际的情况,到 2060年, 领养老金的 人 可能就会 超过 交 养老金 的人。
从这个点来看,除了 劳动人口和 退休 人口的比例 之外, 职工养老金参保率 也是重要的一个因素,后续来看, 职工养老金覆盖面应该也会是工作重点之一。
但无论如何,单纯的“现收现付”制是很难持续的,这种制度建立之时,老龄化还不是问题,随着这几十年医疗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类寿命越来越长,少子化还越来越普遍,养老才成为问题的,在世界各国都一样。
而且咱们中国的问题在里面还是比较突出的。
首先就是老龄化速度很快。
郑秉文在 3 月的 博鳌亚洲论坛 上,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说咱们 2001 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7.1%);
2020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4.2%);
根据联合国预测,2032年, 也就是 7 年之后 , 中国 将会 迈入超级老龄化阶段(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0.0%)。
国际对比来看 , 从老龄化到深度老龄化 ,法国用了126年、英国46年、德国40年、日本24年、 中国仅用了20年 。
这么 快的速度,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冲击最大的就是养老金制度。
第二个就是未富先老 。
美国、日本、韩国分别于1942年、1969年、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其当时的人均GDP分别是1231美元、1451美元、12257美元。
而中国 进入老龄化社会 的时候 ,人均GDP仅为959美元 , 还 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0%。 与中国几乎同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韩国,人均GDP是中国的10倍以上。
从正面来解读,我们在低收入水平的背景之下,就达成了预期寿命大幅提高的成就,这是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标志。
但反过来讲,就是 咱们还没有做好相应的资源准备 ,就要面对养老的问题了,会比较捉襟见肘。
根据人社部数据显示,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已经从2000年的72%降至2022年的41.3%, 从中国社科院的预测来看,2025年我国社会养老金替代率或降至40%以下。
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后养老金/退休前工资收入),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替代率越低,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就会越低。
国际水平的替代率是70%,国际劳工组织给的“警戒线”是55%,咱们现在40%的替代率就已经很低,相当于退休后生活水平直接“腰斩”,更别说未来。
所以,为了养老金体系可持续下去,就要 从现在“现收现付”的 负债型制度向 “ 预筹”的 资产型的制度转变 ,用资产储备应对,资产是有回报的,资产规模越大,收益就越多。
落到个人头上 , 就要在社保养老金之外 , 补充个人的养老金 :
假设未来第一支柱社保养老金的替代率是 30%-40%, 非企事业单位职工没有第二支柱年金这一块 , 那么 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 , 至少也得顶上 30%-40% 的替代率 , 才能做到最后加总 70% 的替代率 , 退休后生活起码不那么大幅下降 。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做好养老储蓄”,这句话虽然老生常谈,但确实应该引起大家足够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