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外界对巴菲特退休的事情早有心理预期,但当老巴在今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尾声,宣告格雷格·阿贝尔将在年底接棒成为CEO的时候,大家还是觉得有点出乎意料。
2025年,正好是巴菲特收购伯克希尔的60周年,圆满的谢幕时点。
当然,为了安抚大家,老巴说虽然最终拍板的人是格雷格,但自己仍然会留在公司,并且不会出售伯克希尔的任何股票,只会逐步把持股捐赠出去。
虽然今年这届,未必就是巴菲特最后的一届股东大会,但很可能就是最后一届以他为主角的股东大会了。
而在这次的大会上,老巴也回答了很多尖锐问题。
比如全场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关税政策的,老巴明确表示,贸易不应当成为武器,美国应该寻求与其他国家开展贸易,“我们应该做我们最擅长的事情,他们也应该做他们最擅长的事情。”
同时表示了对美国的财政状况和货币政策的担忧。
他觉得现在美国的财政赤字状况,难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所以虽然老巴没有直接谈到马斯克的DOGE项目,也承认削减预算赤字是一项应该做的工作。
不过,巴菲特认为,美国不会经历那种剧烈的“革命”式变化,并且还是看好美国。
就如最成功的公司,也不可能没有问题,对美国这个国家的批评确实各种各样,但即使还没有解决所有出现的问题,他也不会灰心,依然觉得“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一天是我出生的那一天,(因为)我出生在美国。”
无论从巴菲特的言论和实际持仓来看,他的投资确实是以美国为重心的,美元依然是他心目中的优秀货币。
而当有人问到关税政策以来的美股巨震之时,老巴也觉得这只是常态,过去30天、45天、100天内发生的事情,都不算什么,并且建议大家应该改变自己的投资理念,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你来说,如果自己的股票是否下跌15%很重要,那么你需要改变投资理念。世界不会适应你,你必须适应世界。”
而咱们从伯克希尔一季度财报和老巴的现金储备来看,虽然当下的市场动荡老巴觉得不算啥,但后续的不确定性依然很大,他还在等更好的机会。
伯克希尔当前的现金储备3470亿美元,又是继续创纪录的新高,占比高达总资产的27%。
原先大家还以为,他留那么多现金,是不是也考虑到要交接的事情,但老巴直言,其实就是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他也很想把钱花出去。
只是“投资机会从来不是按部就班出现的,过去不会,将来也不会。过去,我们恰恰是因为不强求永远满仓,才赚到了不少钱。”
那到底机会啥时候才会来呢?
老巴表示,找到买入机会的概率,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高,“很可能不会明天就来,但时间拉长到5年,概率就会变高了”,当然这个5年,也不是老巴预判的确切数字,小巴觉得大可不必较真,毕竟市场总是出其不意,超值机会常常来得很偶然。
除了美国以外,五大日本商社也坐享老巴心中的另一个vip位置,直接说打算持有五大日本商社股票五十到六十年,并且巴不得投个千亿美元进去。
很多人会说,自己能不能抄老巴作业,买点日本资产,但小巴觉得,可能也不一定说就看好的是日本资产,因为巴菲特从头到尾说的都是五大日本商社。
实际上,五大商社超过半数的资产都是在日本海外,主要做的是全球业务,并且业务也很多多元化,啥都干,但主要是油气矿产等资源,而且业务模式和伯克希尔也像。
这样抗风险能力强,能“穿越周期”的企业,现在还便宜,分红也大方,妥妥就满足了老巴“击球区”要求,符合他的投资逻辑,所以重锤出击下注。
相比之下,对于时髦的AI,老巴就一直保持观望态度,虽然故事听着就很劲爆诱惑,让人心痒痒,但巴菲特就是守住能力圈,不瞎折腾。
可以说,巴菲特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他常说的那句话:
“一生只需要富一次就够了”。
这句话几乎每一年的股东大会,他都会提,也是一句虽然老生常谈,但极具价值的话,小巴甚至觉得,如果只能记住巴菲特的一个箴言,那么记住这一句就好了。
“富一次”是一次性赚把大的,然后就躺平吗?
很多人都希望这样,可以一夜暴富解君愁,但正如小巴上次说到的“暴富的教训”那个案例,致富和守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能,巨额快钱很容易放大人性弱点而后反噬,财富来得有多快,去得就有多容易。
“一生只需富一次”,是一个过程,是慢慢变富,伴随一生;
是别冒太大风险去投机,为自己不需要的所谓“更多财富”,押上自己输不起的东西,这样才能确保自己滚的雪球不会中途直接碎掉,再无翻身之日。
要转变观念,从追逐“更多财富越多越好”,到思考自己“有多少财富就够”。
如果把这个“够”定义为我可以不工作,提前退休了,那么多少钱才够的问题,大家可以参考下咱们之前说的4%法则:
每年的支出只占到储蓄的4%,也就是大致存够一年支出的25倍,然后把这个钱拿去做投资,就可以陆续从这笔钱里面提取到每年的生活费。
当然,这只是一个通用法则,还是建议大家去做规划,并且在专业顾问的帮助下,搭建科学的投资配置组合。
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达成财富自由,并没有捷径,捷径更多只是幻觉,或者是个深坑。
财富本质如生命,耕耘比追逐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