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开社交媒体,满屏都是关于人工智能行业【捷报】: “ “中国大模型登顶全球榜单” “春晚赛博秧歌,机器人黑科技” “15万级自动驾驶横扫市场” “DeepSeek下棋骗赢了ChatGPT” 最近,中国AI多火,想必大家有目共睹,今天我们来聊聊中国人工智能的「B面人生」。博士休学后,聚拢11万算法工程师 AI行业在印钞?不,它在印人才▊ 大家好,我是梁松「深蓝学院全域知识星球」的星主。很有幸,我们在“最近才”爆火的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做了整整第八个年头了,深蓝学院官网上的注册人数已突破11万人。从最近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行业、到此前引发社会讨论的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租车,再到春晚上跳二人转的机器人,这背后都有一个无可忽视的群体:——「中国百万算法工程师」今天很荣幸能借知识星球的平台,从业内人的视角,向大家介绍一下「人工智能」这个宝藏行业,也想澄清一些观点。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其中除了有大模型、机器人、自动驾驶这些耳熟能详的行业之外,还有无人机、医学人工智能等等细分领域。新的业务场景和技术需求不断涌现,促使 AI 人才的需求呈井喷式增长:字节跳动 2025 的校园招聘,其研发类需求岗位较去年增长 60%。百度 2025 届的校园招聘发出的超 3000 份 Offer里,其中约 80% 都是 AI 技术相关岗位的。
某头部AI企业校招薪资涨幅曲线从2018年的28万,上涨到2025年的45万。更离谱的是,连搞量化的私募(投资界)都开始用奥赛金牌得主当“行业标配”,卷得连空气里都是代码味。
AI行业是印钞机,但印的是人才。问题就在于,企业越饥渴,人才越稀缺。相关数据显示,中国AI人才缺口直奔400万,但企业却直呼:“985遍地走,会调参的没有!”为什么会这样?目前国内的教育体系虽然在积极调整,不断开设更多与 AI 相关的专业和课程。然而受起步晚、师资力量不足等因素限制,培养出的毕业生往往难以迅速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科研成果往往侧重于理论层面的突破,缺乏与实际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这种脱节使得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对新入职的人才进行二次培养。
人工智能行业专业、前沿、直接联动产业界真实需求的教材和学习资料很少,论及想要完全自学转行,更是几乎求助无门,导致入局AI圈更是难上加难。
坦白说,很多年前我们自己在求职、甚至实习的时候就遇到了这个问题,每天都很痛苦。
所以,就有了博士期间创立深蓝学院的决定,希望能为国内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AI行业最狠的真相是:认知停滞等于慢性自杀。5个月前,我们创建了第一个知识星球,希望能让身边很多想要深耕人工智能的朋友少走弯路。9月19日当天仅开始运营5个小时,就有超过1000位朋友加入。我们立刻知道了,大家“苦价值资讯久矣”。因此又依托于星球,为星友们办了一场北京的线下沙龙(星友一律免费参加),还邀请了中科院、北大的几位年轻学者参与其中。很多星友都说,我们是在赔钱做星球。没错,但没关系。因为中国AI行业需要这种力量。无论你是否已身处行业内,都欢迎你加入深蓝学院全域星球,一同学习、提升,并见证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记住:AI时代的铁饭碗不是某个框架,而是像大模型一样持续迭代的能力。
|